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科研进展 > 正文

太阳集团tyc5997教授团队发文揭示社交媒体过度使用与注意力分散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2-01-06

来源:

作者:王金良

审核:陈安涛

浏览次数:


准备刷10分钟微博睡觉,

点开最喜欢的博主A看看今天发生了什么吧

博主A转发了博主B的视频,必须点进去看看博主B

博主B在两小时前点赞了博主C,好奇看看博主C

博主C截图怼了博主D,赶紧手动搜索博主D围观

博主D里有个人的评论看起来很牛,不由自主瞄几眼

博主E里面有抽奖啊,赶紧转发一波再说

博主A又发微博了,进去看看艾特的博主F……

于是两个小时过去了。

也许上面的例子有些夸张,但在信息爆炸和信息碎片化的网络信息交流时代,无论是视频、图像还是文字,各种形式的媒体都在争夺人们稀缺的注意力。互联网用户就像是算法的奴隶,在信息茧房里被动地接受着“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的轮番轰炸。然而,长时间在快节奏的社交媒体进行碎片化阅读是否会导致注意力分散,思维浅薄化,丧失深入、系统地阅读完整信息的能力呢?

为解决以上问题,王金良教授团队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近期,该团队部分工作“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xcessive social media use and distraction: An eye movement tracking study在中科院期刊分区(升级版)管理学大类TOP期刊《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计算机:信息系统一区(7/164IF5-year: 9.18正式发表。

该研究主要探讨了微博过度使用与注意力分散的关系。子研究1采用问卷调查发现微博过度使用与日常生活中的注意力分散呈正相关。子研究2主要探讨微博过度使用者是否存在抑制干扰信息困难。虽然传统的Stroop任务能较好的评估个体抑制控制、注意力分散等问题,但目标刺激和干扰刺激往往重叠在一起(如用红色写的“绿”字)。因此,对基于反应时的传统Stroop任务的结果的解释也变得复杂,因为无法确认个体在反应时上的差异究竟是由于对目标刺激的加工困难导致,还是由于难以抑制干扰刺激导致。结合眼动追踪技术和改编的Stroop任务(将目标和干扰分离,放置在屏幕左右两侧,见图1)为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1. 实验流程图

研究结果发现相比较于未使用微博者,过度使用微博者在改编后的Stroop任务中对分心刺激的注视时间更长、注视次数更多、首次眼跳向分心刺激的比例更大,在目标刺激和分心刺激上的眼跳次数更多,而在目标刺激上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见图2)。这表明微博过度使用者在Stroop任务中较差的反应时成绩主要是由于难以抑制分心刺激的干扰所导致的。此外,该研究还使用工具变量回归-两阶段最小二乘法(IVR-2SLS)解决准实验法难以避免的内生性问题(双向因果,即注意分散的个体更容易被微博等快节奏、碎片化的社交媒体吸引,进而过度使用),尝试进行因果推断。研究结果支持了注意力分散假说,即长期浏览来自不同信息源的碎片化信息会导致在抑制无关信息上更加困难。该研究从首次从信息参与的视角为理解媒体过度使用与注意力分散的关系提供了理论解释和实证支持,对数字干扰背景下的注意力分散的干预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2. 子研究2实验结果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硕士生谢佳琼,通讯作者是王金良教授。致谢德国马尔堡大学Detlef H. Rost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王福兴教授,英国艾吉希尔大学Rebecca L. Monk博士对本研究的支持。本研究得到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支持。

参考文献:

Xie, J. Q., Rost, D. H., Wang, F. X., Wang, J. L., & Monk, R. L. (2021).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xcessive social media use and distraction: An eye movement tracking study.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 58(2), 103415. https://doi.org/10.1016/j.im.2020.103415

 

                                                                                                                                                                    【撰稿人:王金良   审核领导:陈安涛】

Baidu
sogou